恒行3娱乐
对郭德纲可能超越姜昆的观点,有网友评论:
“一个依靠相声维生,一个依靠相声谋求职位,二者无法相比。”
“此上任非彼上任”
近日,郭上任“文促会副ZX”的消息引发了广泛关注。
德云系的“钢丝”团队,迅速在线上掀起一场追捧狂潮。
粉丝为“爱豆”助威加油,实属情理之中。
然而令人意外的是,这一波操作中竟夹杂了不少“天马行空”的奇谈异论。
一开始就有声音为文促会贴上了“国家级”的标签。
接着有博主迅速回应,认为郭获得了国家级的认可。
还有粉丝化身为“科普达人”,坚定地宣称:
“文促会,官方支持,实力雄厚!”
还有个更“豪放”的“粉丝”,直接抛出“正部级官方背景,财政资助”的金句;
这简直要把文促会,形容成“皇家专用”的趋势。
但真相总是如此“让人意外”。
文促会标识上鲜明的“NGO”三个字母,显示它是一个登记在民政部的全国性社会机构,完全为民间组织。
而且,它官方网站上明确说明:注册资金仅为10万元,与“高大上”毫无关联。
更令人震惊的是,文促会这些年来确实没少“出乱子”。
三年前,文促会曾被民政部公开提及;
因其与非法组织合作,乱收费评比,并向19个分支机构收取管理费用;
这些措施直接导致民政部给于重罚,停业三个月,没收非法所得,并将其纳入“失信黑名单”。
今年四月,由于整改措施不到位,再次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
再加上每年的“体检”都未能合格,这文促会仿佛成了“问题少年”。
因此,粉丝们这波“赞美”确实显得有些“过于热情”了。
文促会这一非政府组织,其价值到底有多高,主要取决于老郭今后的运作方式。
那为何要和姜昆比?
这就要提到郭与姜之间流传的恩怨。
“流传的恩怨”
姜曾担任曲协ZX,一直提倡相声应具备教育意义。
他认为相声是一门艺术,不仅要让观众欢笑,还应激发大家的思考。
在他看来,相声表演者不能仅仅关注娱乐观众,还需肩负起文化传承的使命。
但是郭认为相声应该以搞笑为主,要使观众感到欢乐;
如果观众无法发笑,那就会令人失笑。
郭觉得相声就该是雅俗共赏,老强调教育人,时间长了谁爱听?
因此,郭的相声风格始终以幽默为核心,常通过琐事进行讽刺,逗乐观众。
然而没过几年,姜便开始提倡反对三俗。
在北京召开相关会议,邀请相声界各位名家莅临。
郭德纲也在列。
但随着会议的举行,反三俗竟变成了反“郭”?
仅因姜认为以郭为首的德云社,其段子过于粗俗,与他们所追崇的风格不符。
因此,他着手发起联名反低俗倡议书,希望将德云社标记为“低俗”。
显然,郭不会袖手旁观;
他创作了相声《我要反三俗》,直指姜。
至此,双方的冲突愈加加剧,局势愈发紧绷。
据说,郭在讲述“济公传”时,竟然暗中嘲讽姜是个太监。
不仅如此,郭还特意作了一首诗,暗指姜在背后使坏。
双方你来我往,犹如“宫斗剧”般激烈。
结果,很明显郭逐渐占据了优势;
只因德云社日益受欢迎,然而与姜相似的相声表演者,不仅在春晚中的数量减少,观众们也渐渐淡忘了他们。
有传言称,郭在演出时竟然暗中讽刺姜的女儿。
郭透露,北京一位知名相声演员的女儿,为了实现自己的明星梦想,居然愿意迎合导演的“潜规则”;然而,她最终才意识到对方竟是一位动画导演,莫名其妙地“被白潜了”。
尽管郭没有直接提到名字,但网友们心照不宣地将矛头指向姜的女儿姜珊。
据说,在信息传播最为活跃时,相应话题的搜索量达到了数十万次。
而姜珊意外地被卷入这场争议,声誉受到了严重影响。
她原本是一位在幕后默默奉献的制片人,却因父辈的恩怨,被无辜地“诋毁”。
但回看两个人的恩怨,真就如网上这般水深火热吗?
是人们的八卦,还是真正的事实?
对此,小编冒昧地分享一下自己的见解。
“主观分析”
很多人都了解到,姜并非一位普通的演员;
他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干部。
因此,他的每一个举动并非由他单独做出,上面还有许多领导在关注。
撇开他的相声不说,至少他能够引导相声避开敏感话题,这一点值得赞赏。
相声行业并非人人都能像马三立那样,在边缘游走还能保持淡定。
因此,如果演员言辞不慎,或许某一天一句话说得过分了,整个行业都会受其影响。
因此,姜这一团队希望从根本上切断这个祸害。
说到这,郭就开始疑惑:为啥相声非得教育人呢?
那戏团子里熊、猴耍得欢,不也没人让它教育观众吗?
所以到底是为啥呢?
怪就怪相声是一种语言艺术。
演员们只需几句台词便能触动观众的情感。
因此,可以不去教导他人,但绝不能误导他们走向错误的方向。
相声讲究“把点开活”,在面对观众时,表演者必须掌握好内容的控制。
当然,相声并不是不能接地气,虽然可以俗,但需要把握好方向。
否则某一天一不小心就触犯了底线,政府一声令下,整个行业可能就会遭殃。
回想当年,侯宝林等大师们,正是怀着这样的念头来培养马季的;
而姜他们接替马季的位置,也是沿用这一方式。
可惜,他们没有马季那种本领,一方面想要保持内容的准确性,另一方面又希望能博得观众的喜爱,这确实不易!
但肩负职责,底线必须坚守。
“三俗”这件事,谁又能说没做过?姜本人也经历过一段类似的时期,比如那首《醉酒》,同样被贴上了一个字:俗。
如果姜真的借这个“俗气”来打压郭,那郭删掉段子,凭他的实力,依然能够成名,这样一来姜就会十分尴尬。
然而郭并不这样做,他对体制内的人始终持有各种不满,而他还是班主;
一改底下人也得改,改完了他火了,那些个徒弟们咋整?
所以他只能硬撑,静待局势变化。
不过,他的应对方式不同,并不是消极地藏匿,而是直接反击。
他表示:“我可以不平庸,但如果你说我平凡,那我就让你见识一下平凡,我还要把平凡和通俗混为一谈。”
反“三俗”其实本身就有个问题,那就是它的标准谁说了算?
缺乏标准,这就演变为打压他人的工具,是否能够发挥积极作用,完全依赖于掌握者的心情。
如果不是郭遇到了姜,其他人或许因为一时冲动就会选择报复。
然而,郭在圈内的人际关系较差,仇敌众多,大家都趁机对他进行嘲讽。这件事一旦曝光,责任只有姜来承担。
姜在公开场合曾表示:郭在相声行业有一定贡献,并具备相声才能,只希望他能够坚定方向,不要偏离正轨。
他还公开表示支持小剧场,但强调要摒弃三俗现象。
要认为姜背后搞小动作,那没证据的事,谁又知道是真的还是编的?
要是只听郭的,那这件事就简单了,所有不好的事情全都是姜的责任。
但伤害郭的人肯定不止一个,且不一定都是姜。
即使是郭的忠实粉丝,也明白,三俗并不是什么好事。
郭的相声之所以幽默,是因为他并不完全迎合低俗,甚至可以说,在德云社中,他算是较少俗的。
如果一方面认为郭的相声幽默,而另一方面又觉得反三俗是针对他,那么无疑就是将郭和三俗划为同类了。
关于郭和姜之间的恩怨,实际上有些是出于人们的误解。
郭的高明之处在于他利用衰退的“主流”,为自己建立了一个相对的人设。
因此在相声界,他独树一帜,表现出“经久不衰”。
结语:
姜和郭,恰好是两种理念的象征;
此次郭表面上看似是在“招安”,实际上却蕴含着他的深思熟虑。
在郭看来,谁超越谁可能并不是重点。
如今的他,更加关注德云社的未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