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行3娱乐
“打气球”“奶油气弹”
“甜甜的快乐气体”
......
近年来
这些词语在一些年轻人中
悄悄流行开来
它们指的是同一样东西
——“笑气”
就在不久前
有民警在一次调查过程中
发现17岁女生床下
竟藏有14瓶“笑气”
而当事人家长
对此浑然不知
17岁女孩花10多万元吸食“笑气”
长期滥用导致时常“断片”
17岁的郑娇娇(化名)在母亲眼里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孩子,直到民警找上门的时候,其母还对女儿购买吸食“笑气”的行为一无所知。
据郑娇娇交代,她第一次接触“笑气”是在初中,当时是和多名同学一起吸食。
根据警方调查,郑娇娇并不是购买“笑气”最多的人,但她累计消费也有10多万元。吸食笑气成瘾后,继续吸食需要大量的金钱支持,她会找不同的借口从母亲那里索要。
在警方传唤的过程中,郑娇娇的状态很不好,说话时断断续续,记忆常常出现空白区。
谈到自己的身体状况,郑娇娇表示,自己在吸食笑气后,还出现了胸口疼痛。她有一个朋友,半年吸了200多万元的笑气,现在都有点不自觉流口水了,腿也变得不好使了。
“笑气”到底是什么?
“笑气”,化学名称是一氧化二氮或氧化亚氮,是一种无色、不可燃、微甜的气体,广泛应用于医疗临床、食品加工、电子工业、航空航天、汽车工业等领域。
“笑气”因麻醉、镇痛等药理学作用,被用作麻醉药或止痛剂已有两百余年历史。
另外,因其具有抑菌、不可燃及无味的性质,“笑气”常被作为食品添加剂使用。
图源:国家卫计委发布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2014)
人吸食这种气体后会感到短暂的轻松快乐,不自觉发笑,甚至产生幻觉。
不少年轻人被误导,以为“笑气”不是毒品,不会成瘾,喜欢通过吸食“笑气”获得快感,排解苦闷。但吸食“笑气”非但不能帮助摆脱烦恼,反而会让人一步步走向深渊。
目前,“笑气”虽不在法律规定的毒品之列,但国家相关部门已将它列入《危险化学品目录(2015)》,其经营需要取得相应的许可证,否则涉嫌非法经营。
根据刑法的相关规定,实施非法经营行为,扰乱市场秩序,情节严重的,构成非法经营罪,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笑”里藏刀!
这些危害要知道
吸食“笑气”,究竟会有哪些危害?民警介绍,“笑气”在吸食过几次后就会成瘾,而大多数吸食“笑气”的青少年无法控制自己,一次就成瘾。
若长期滥用“笑气”,会损害神经系统、血液系统以及影响心脑血管健康。
神经系统危害
包括脊髓病变、周围神经病、多发性神经病、神经精神疾病,大脑皮质病变和脑实质局灶性坏死等。
周围神经病表现为四肢麻木无力,行走不稳,脚趾感觉异常、麻木和针刺感;严重可表现为跌倒、无法行走,甚至瘫痪。
神经精神方面表现为记忆力下降、注意力难以集中、学习障碍、抑郁、焦虑、幻觉等。
血液系统损害
贫血比较常见,严重可出现巨幼细胞贫血、全血细胞减少等。
心脑血管危害
可加速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心肌梗死及脑卒中;增加深静脉血栓、肺栓塞风险。
其他危害
可能导致皮肤表面色素沉着;气胸、肠道肿胀、鼓膜破裂;大小便困难等。
别让“笑气”在孩子中流行
民警介绍,许多吸食“笑气”的青少年都有出国留学的经历,还有部分人是在酒吧等娱乐场所接触到“笑气”。对于“笑气”的流行,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禁毒理论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李文君分析,这与它具有社交属性有关,在部分青少年中,“嗨气球”成为了一种社交娱乐的方式。
“近年来吸食‘笑气’的人数在持续增加,且滥用人群主要为青少年。”李文君介绍。因制作简单,价格较低,购买方便,容易在青少年群体中泛滥。这些年,因吸食“笑气”而致死、致伤的案件频发,非法售卖“笑气”的现象屡禁不止,其对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严重危害亟待引起重视。
“防治‘笑气’滥用,最重要的就是要提高公众对它危害的认识,从而减少吸食的行为,将‘笑气’纳入到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的重点宣传内容,提高公众的自我防护意识,形成抵制‘笑气’的舆论氛围。”
北京市公安局公共交通安全保卫总队四惠站派出所所长王宁表示,公安机关要不断地打击这些违法行为,修筑好防御的“护城河”,让孩子、家长们都知道它的危害性,全社会共同努力,将危险物品控制在安全范围内,使其远离身心尚未发育成熟的青少年。
青少年注意
警惕毒品的N多种伪装
除了“笑气”,不少新型毒品会披上奶茶、饼干、巧克力等不同的“外衣”,极具迷惑性。
国家应急广播提醒
“笑气”对身体伤害极大
且极具成瘾性
广大青少年切勿轻易尝试
家长们也需密切关注
孩子的交友情况、花钱频率
以及精神状态
防止孩子中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