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行3娱乐
1905电影网专稿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电影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载体,常常反映出当下社会的诸多热点话题。国庆档的喜剧电影《爆款好人》便是这样一部作品。影片由葛优主演,讲述了张北京,一个化身为维权博主的人物,在流量的诱惑中迷失自我,最终寻找到人生意义的故事。
电影上映后,观众的反应却呈现出两极分化。有观众表示虽然影片以喜剧为卖点,但笑点并不密集,令观影体验大打折扣。比如,有观众评价道:“搞笑的程度,10分里面只有3分。”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另一部分观众却认为葛优的表演依然出色,称其“无可挑剔”,充分展现了他作为喜剧演员的魅力。
这种评价的差异反映出,观众的期待和实际体验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落差。喜剧电影的成功往往依赖于能够让观众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到深层次的共鸣,而《爆款好人》在这一点上的表现显然没有满足所有观众的期待。所以本期节目将和影评人周桂伊一起,效仿片中主角,讨论是否应该支持观众“维权”。
维权第一站:《爆款好人》让我笑了吗?
影评人周桂伊在节目中提到,尽管自己在影院并未笑得前仰后合,但仍能理解那些喜欢这部影片的观众。她指出,这部电影通过生活流的方式,将许多北京的著名景点串联在一起,让人感受到一种亲切的生活氛围。同时,葛优的表演也确实为影片增色不少,展现了他在喜剧领域的深厚功底。
然而,在影片的幽默感方面,周桂伊认为整体表现平淡,没有给人带来特别深刻的笑点或情感的共鸣。如果满分十分,她只会给到六分。
相比之下,近年来一些热播的喜剧片如《年会不能停》和《抓娃娃》则在职场文化和教育问题上表现得更加深入和生动,让观众在笑声中引发思考。对此问题也引发众多分析。
1.想表达得太多,反而没讲清楚
周桂伊认为,《爆款好人》既想做一个关注自媒体时代现实主义题材的电影,他又想抓住葛优的优势做一个老北京式的喜剧,同时它还涉及了一点点温情伦理的反思。但是最终这三样东西放在一起的时候,这种感觉像是一鸡三吃,但是就是这个味全串了。反而观众不明白这部电影到底想要表达什么,没有找到这个片子真正的本心。
2.不同时代碰撞,喜剧风格不明
《爆款好人》汇聚了多位知名演员,包括葛优、贾冰、李雪琴和金广发,组合出了一幅传统与现代的喜剧画卷。然而,尽管演员阵容强大,但其在观众体验上的效果却没有达到预期。周桂伊认为,喜剧的化学反应不仅依赖于演员的个人魅力,更需要在剧本和角色之间建立起良好的互动。
在这部影片中,葛优的“冯小刚时代”的喜剧表达方式与李雪琴的互联网、高学历幽默感存在着代际差异,他跟李雪琴之间好像始终有一种大家都没有进入对方的语境,所以不是那么熟的感觉。造成了彼此间缺乏有效的默契。作为观众,我们期待看到不同风格演员之间的碰撞与融合,但如果剧本无法为这种碰撞提供足够的支撑,结果往往是让人失望的。
3.网络现实差距,情节过度夸张
影片在探讨自媒体与网络暴力这一话题时,试图呈现当今社会中流量带来的快与慢。尽管张北京在影片中因一顶假发而意外走红,展现了网络流量的无常,但这一情节在现实中是否成立却让人质疑。有观众指出,现实中一个人不太可能因为如此简单的事件迅速成名,这种夸张的表现手法可能让观众感到不适。
周桂伊对此表示,虽然影片反映了流量的崛起与随之而来的网络暴力,但却未能深入探讨其中的复杂性。相比于其他关注自媒体的影片,《爆款好人》在这一方面的深度与严谨性仍显不足。
所以对此,周桂伊的态度是:需要维权!
维权第二站:《爆款好人》让我思考了吗?
1.未能引发思考,电影价值削弱
喜剧电影不仅仅是为了让观众发笑,更应该激发思考,触碰人性与社会的深层次问题。影片试图通过张北京的故事,反映在自媒体时代,个人如何在流量的漩涡中迷失自我,最终找到回归平淡的勇气。尽管《爆款好人》是一部喜剧,但它同样触及了自媒体时代的诸多现实问题。
在观众的反馈中,有人认为这部电影契合了许多人的生活现状,尤其是面对快速变化的社会。但也有观众认为,影片在将这一主题深刻地呈现出来时,显然还有待提升。
然而,影片对于这些深层次议题的探讨却显得不够深入。观众们期待能看到更深刻的思考,而不仅仅是表面的搞笑。
2.希望与反思并存,反映真实生活
作为一部聚焦当下网络文化的喜剧电影,《爆款好人》在流量与笑声之间游走,试图寻找一个平衡点。尽管在许多方面尚显稚嫩,但其对自媒体时代的关注却是值得肯定的。周桂伊指出,一个好的电影,无论如何最后都会做到让大家思考。
对此,周桂伊的态度也是:需要维权!
最后,周桂伊指出:希望中国电影人对于“现实”两个字一定能做到庖丁解牛,而不是隔岸观火,真正能跟所有普通人站在一起,早日能够跟观众鱼水一家亲。对于现实,一定要躬身入局,而不是全靠想象。
总结而言,《爆款好人》在尝试探讨网络与现实的关系时,虽有不足,但也为我们提供了思考的契机。希望未来的喜剧作品能在欢笑中更加深刻地触及人心。